本文转自:闽南日报
7月28日上午,龙海区港尾中心小学的老师们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继续学习“训练智能阅卷系统和学情分析平台”等工具的操作。今年暑假,学校掀起了教师AI培训热潮。在7月份开启的“AI赋能”培训班上,100多名教师完成了从“AI小白”到“智能教学能手”的蜕变。
老师们通过培训,熟练掌握了数字虚拟人教学工具、智能教学设计,强化了数字化意识,提升运用大模型进行课件生成与作业设计等应用技巧。大家纷纷表示,这些接地气的培训正悄然改变着课堂模式和教师的工作方式。
龙海区港尾中心小学林锦川副校长认为,智能工具实操成为教师们的“第一课”。聚焦DeepSeek、豆包等大模型应用,老师们学习提示词设计、智能体训练,掌握了备课辅助、资源生成等实用技能。
“现在备一节语文课,从3小时缩短到1小时,省下的时间可专注学生个性化辅导。”不少老师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网、希沃等教学平台输入年级、学科等信息后,一键生成备课文本及PPT,通过多轮对话进行优化教学设计。“原本以为自己年龄偏大,肯定学不会,没想到学习之后还是很有收获的。”一位临近退休的老师感慨道。
AI让跨学科教学突破壁垒。在教师“AI赋能培训讨论交流会上,老师们对学校物联网社团的表现纷纷点赞。”蔡志华老师介绍,在2025年龙海区科技创新作品比赛中,龙海区港尾中心小学的同学们结合AI设计微型月球农场、感应清洁小搭档、潮汐水培菜园等6个作品,将绿色能源知识转化为实体模型,在龙海区取得4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的好成绩。
该校校长陈连添表示,挑战依然存在,有的老师面临技术适应压力和过分工具依赖等问题。“我们要享受技术赋能但不盲从。从手写教案到AI协同备课,从统一讲授到个性化学习,不断让老师们在实践中得到提升。”
⊙漳州融媒记者 苏水梅
汇牛资本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